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华龙网]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以“大思政”理念构筑特色金融文化协同育人体系

作者:华龙网  编辑:龙瑜丹  时间:2024-12-04

2024年5月,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指出,“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

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坚持从国家战略和学生实际出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度重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培根铸魂作用,运用“大思政”协同育人理念,聚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实施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与系统优化,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校内课堂与校外资源协同育人,形成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协同育人体系,不断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

一、以学为本,强化理论先导

思想理论是实践活动的先导,认知认同是践行笃行的前提。学院加强教育引导,成立“重庆理工大学经济思想学研社”,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自觉担当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学习者、研究者、宣传者。

构建一体化学习平台。学研社创办的直接动因是通过“理论学习”小切口,做好“大思政育人”大文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和专业素养,推动学生思想理论水平和学科专业能力双提升、双促进,引导学生把新思想学懂、弄通、做实,做新思想的坚定拥护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打造专家化指导教师。学院为学研社配强了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精通、学术精湛的指导教师队伍,研究领域涵盖经济增长预期、农村金融、劳动经济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产业经济、金融风险管理、区域经济、企业理论、货币政策多个领域。指导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结合学生专业背景,加强对学生的专业交流和思想引领,师生双向互动共同修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必修课”,多角度碰撞“思想火花”,厚植师生成长底色,真正地实现了“以一颗心触动另一颗心”。

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学研社一体推进“学习、宣传、实践”,推动理论教育在常态化续学习中不断走深走实。宣传坊通过征文比赛、线下宣讲团和线上微宣讲等形式广泛宣传,同时利用新媒体不断拓宽传播渠道、丰富传播形式,持续增强学研社的宣传影响力。实践坊通过组织项目研究、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活动,引领青年学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二、以行促知,深化知行合一

思政教育作为一项人类特殊活动,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只有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贯通学生学习和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青年学生的行为规范。针对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和专业自信不足,学院全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多课堂协同育人体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展成效,引导教师深入挖掘经济金融课程蕴含的育人资源、做到课程思政“全覆盖”。“行走的思政课”多课堂协同育人体系,统筹学校、社会、媒体等多元主体,在“思政小课堂”发力,向“社会大课堂”拓展,打通“一二三四”课堂协同育人,形成强大育人合力,切实提升育人质量,极大增强学生专业学习自信,坚定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新时代好青年。

以学为本、厚植第一课堂。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导论课》,创新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结合党中央关于发展数字经济重要论述,讲授《经济大数据分析》等经济学专业课程过程中,引导学生不仅掌握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基本知识,而且掌握数字经济的核心要义,提升学生对经济数据的解读和运用能力,培养数字经济时代所需的核心素养。

乐趣交流、活跃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到红岩纪念馆、建川博物馆、中山四路等红色教育基地寻访革命足迹,坚守初心使命;前往浪潮集团、三峡银行、国泰君安证券等企业积极参与一线调研,了解经济金融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提升学习致用和团队协作能力;到明月湖协同创新区、永川的大数据产业园、西部科学城等新重庆建设标志性成果实地考察,切身感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与金融的结合,增强教学的时效性、生动性。

知行合一、拓展第三课堂。持续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到农村了解社情民意,服务地方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近年来,参与志愿服务本科生1500余人次,服务对象近5000名,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多次荣获重庆市“三下乡”优秀团队、第四届“感动重理工”优秀团队称号,2023年学院“‘数智惠农’理论普及宣讲团”入选团市委“金智惠民—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团队。

数字思政、激活第四课堂。打破传统媒体单一的运行模式,将扁平化、平等化、多元化的校园媒体结构深度融合,积极抢占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充分运用学院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搭建起师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问题、交流思想的多维课堂空间,由点及面,发挥全方位、立体化的集群传播效应。

三、以文化人,塑造价值情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具有潜移默化、浸润升华的育人功能。学院打造“经金乐道”特色文化育人氛围,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引导学生恪守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的职业操守,努力成长为新时代高素质金融人才。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自信成长底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脉,与现代金融治理高度契合,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提供了丰厚的文明滋养。学院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着力点,构筑“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主线,利用学生社区活动室、学院文化廊道作为育人基地,持续开展手绘明信片、折扇、书签、书画展等传统文化活动”为一体的文化育人共同体,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丰富内涵,助推金融人才培养。两次荣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的唐沙老师,创建“蝶山弘文”辅导员工作室,工作十八年来坚持从中华典籍里“量身”选出适合毕业生的格言嘉语,至今写了1700多幅书法作品赠送毕业生,激励在未来人生之路上自信前行。学院举办“清风满校园,廉洁在我心”为主题的书画大赛,进一步深化“青春倡廉”活动,引导学生“知廉、敬廉、尚廉、践廉”新风尚,擦亮青年廉洁底色。

打造“红色金融”育人品牌,传承红色基因。与重庆市区金融博物馆共建“红色金融”实践育人基地,共同挖掘红色金融、抗战金融等红色教育资源和课程思政案例,加强双方的专业互访和技术交流,合作开设专题论坛、研讨会、共建课程思政场景教学基地、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和资源开发,共同开展红色金融展进校园,引导学生重温中国革命金融起步的艰难历程,重温海陆丰信用社、工字银元、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等革命金融事件,更好地理解新时代金融安全、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的深刻意蕴。

构建“经金论道”研学平台,渲染多元育人氛围。学院利用有限的廊道空间创建了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设施设备齐全的“经金论道”研学交流空间,为师生提供了充满活力、多元化、开放性的学习平台,营造出多元文化氛围。“经金论道·思政沙龙”是探讨思想政治工作的场所,定期举办“党支部书记例会”“辅导员工作交流会”“课程思政研讨会”等主题工作坊,举办“思政创意工作坊”等主题活动,提升思政工作研究和实践水平,助力学生成长。“经金论道·学术沙龙”是师生探讨学术问题、交流分享研究成果的场所,定期在学术沙龙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学院也将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和研讨,提升学生学术研究和表达能力。“经金论道·博雅沙龙”营造充满文化氛围的公共空间,展示学院文化育人品牌活动——折扇设计大赛、手绘明信片大赛的学生获奖作品以及部分教师书法作品,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新时代金融强国建设和金融业繁荣昌盛,需要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支撑和滋养。聚焦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构建“大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必将为高质量的金融人才培养注入奋发向上的文化基因和创新创造的发展活力,塑造高尚的精神品格和价值情怀,以新气象、新风貌、新作为推动高质量金融人才培养。

原文链接:https://www.cqnews.net/1/detail/1305990490120065024/web/content_1305990490120065024.html

关闭